县委 | 县人大 | 县政府 | 县政协 网站地图 | 繁體中文 | 英文版 | 无障碍阅读 | RSS定制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吉安县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信息系统 >> 信用建设 >> 正文

探索“五个一”信用工程 打造农村金融生态优化模式

作者: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06日  点击率:

 

探索“五个一”信用工程 

打造“农村金融生态”优化模式

 

近年来,人行吉安县支行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一个组织、一项考核,一系列活动,一条通道,一种模式”的“五个一”信用建设工程,探索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人行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在提升公众信用意识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三农”贷款难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一个上下联动的组织管理体系:保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运转

人行吉安县支行首先推动县委、县政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吉安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标任务,其后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成立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司法、工商、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相应的农村信用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副科级干部负责农村信用环境整治优化工作,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组织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建立了信用体系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及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工作内容、各成员单位及联络员的具体工作任务等。县政府系列文件的出台和组织机制的设立,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一项引领全局的考核体系: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为了夯实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工作基础,力促县委、县政府“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对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于2010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将农村信用环境工作纳入了吉安县政府《年度乡镇工作考评细则》,制定了农村信用环境10项量化考核指标,各项指标以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为主,实行举证扣分制,分值5分,增强了各乡镇政府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的责任感。

(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信用培育活动: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一是开展小额农贷不良贷款清收专项整治活动。县政府就先后批转了《吉安县整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实施意见》、《吉安县清收小额农贷不良贷款活动方案》,并在全县范围内不定期开展小额农贷不良贷款清收活动,签订清收责任状,开展小额农贷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战,对恶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钉子户”,列入“黑名单”,加大打击力度,通过清贷促进银行放贷,促进了小额农贷业务健康发展。二是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选活动一方面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批转吉安县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信用户”为基础,以“信用村”为支撑,以“信用乡(镇)”为目标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框架。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联合团县委、县联社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统一部署、科学合理、支农惠农”的原则,结合吉安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实际,在全县范围内评定100名“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并在吉安县召开了吉安市农村青年文明信用示范户暨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推进会通过“典型示范、正向激励”的做法,加强正面引导,形成以点带面,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根本好转。三是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了整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宣传月”活动,在《吉安县报》上开辟专栏,宣传整治优化信用环境工作的意义、目标、任务及措施;在城镇主要交通路口悬挂以打造信用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广告、横幅100余幅,散发金融业务与法制宣传单3万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万多人次,在电视台连续滚动播出整治优化信用环境公益广告一个月,大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四)一条快捷、高效的征信维权“绿色通道”:通过维权提升守信意识为确保各类侵权行为得到及时投诉,充分利用各种投诉方式进行投诉,在各金融机构设立征信维权监督公示牌,明确维权内容、投诉电话、监督责任人。同时,规范征信维权投诉流程,建立维权投诉协调机制,与县工商局建立12315征信维权投诉点协调工作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信息反馈制、数据核查制,提高了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提升了基层央行社会形象和公信力,打造了一个快捷、高效的维权“绿色通道”。据统计,在辖内设立了17个维权点,2 个维权站,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五)一种可复制的信用增级模式:创新信贷产品推进农民信用增级

为塑造新型农银关系,改变农户单一的小额信用贷款融资模式,人行整合政策资源扶持优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起“政府奖补+双角色担保+保险+农贷的新型农户贷款模式。模式被载入《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模式推介》并在全省推广该模式在信用社取得成功后,还在小额贷款公司、吉安稠州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得到大力推广,而且激发了辖内金融机构推行新的信贷模式和贷款品种的积极性,各金融机构先后推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社团贷款”、“保理信贷”、“信贷+征信”等各种符合多层次需求的信贷新产品多个,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的三农资金需求。尤其是,2011年启动并在全县涉农金融机构推广的“工信联盟贷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业贷款”,突破了农民担保难、抵押品少的限制,实现了农民信用增级,受到群众的好评,并在多家金融机构开办,发展前景良好。据统计,截至20123月底,该县各项创新贷款余额达3.8亿元。

二、取得成效

(一)信用建设的合力明显增强。通过建立考核体系,实行年度考核、开展信用环境整治活动、召开农村信用体系联席会等形式,促使政府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信用建设工作,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对三农支持的效率和水平。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利用信贷政策导向、征信等金融服务的职能优势,政府财政、税收、劳动保障等领域的政策优势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一平台有效汇聚,切实推动了农村信用转化为资金支持,为“三农”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吉安县各银行机构共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6.46万户,比年初增加0.4万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录入6.46万户农户信息,占全县农户总数的66.7%,比年初增加12个百比点。

(二)金融运行质量日益好转。随着吉安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全县信用环境有力改善,增强了金融部门信贷投放的信心,形成了资金的“洼地效应”截至2011年底,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4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 增长17.8%各项贷款(含小额贷款公司)余额37亿元,比年初增加7.7亿元,增长26%,贷款增长速度高于存款增长速度,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重拳出击整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据统计, 2011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7219万元,比年初减少2714万元,下降27.3%,不良贷款率1.95%,呈现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降”态势。

(三)社会信用意识普遍提升。通过一系列的信用培植活动的同时,拓宽征信报告的运用,将个人征信报告的运用纳入政府公职人员的考核。公职人员信用报告存在不良记录的,不得录用、提拔,不得评先评优,不仅增强了公众的维权意识,而且提高了守信的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同时,通过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弘扬恪守信用的良好道德风尚,使“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争取评上信用农户,部分借款人开始主动归还拖欠多年的贷款,实现了“要我还贷”到“我要还贷”的根本性转变。2011,全县涉农金融机构已清收2315万元不良贷款。

(四)基层央行良好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县人行、县团委、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深入乡镇,进村到户,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为农民服务,大大增进了农民对人民银行的信赖感。表现在通过组织协调农村青年示范户的评定和加强金融生态信用环境建设工作,使地方党政领导认识到人民银行是真心实意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在出谋划策,加重了人民银行在地方社会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和广泛宣传,使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进一步增强,扩大了人民银行在社会各界的影响,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连续三年获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县直单位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11年吉安县支行在吉安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实现了排名位次逐季前移,列35个参与单位的第3位,创历年新高,货币信贷股连续两年获窗口服务单位民主评议第一名。

(五)农户贷款“两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数据表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到有借款需求农户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等资信状况,实现了农村信用信息供方与需方的有效对接,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涉农金融机构因农户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满足农民简便、快捷贷款的难题。同时,人行征信部门优化服务,在评价工作结束后,把信用农户名单推荐给各涉农金融机构,既有利于农户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提高农户的融资比例;又方便了金融机构及时掌握、培育潜在的优质客户,降低信贷管理成本,提升支农积极性,从根本上缓解贷款“两难”问题。截至201112月底,全县农户贷款余额达68303万元,2008未增加27707万元,年均增长22.8%

 

 

 

                               人行吉安县支行

 

 

?